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人民教育家于漪为榜样,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精神风貌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追求,营地举办了“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好老师”优秀征文专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经发起,便得到了教师和教官们的积极响应。大家以笔为媒,满怀崇敬之情,书写了一篇篇饱含教育理想与教育家精神的文章,分享了各自在教育道路上的成长故事与感悟。
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了十二篇优秀作品。这些优秀征文深刻反映了作者在校外实践教育岗位上以“思政课”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所思所想所悟。
朱瑞佳《教官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的好老师》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
朱瑞佳深受于漪老师这一精神的影响,他在日常教学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教学的热情。他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他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崇高信念。
杨军《初心不改二十载 一片丹心向绿舟》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它永远面向未来,不会结束。” ——于漪
针对营地教育的特点,作者推出了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情景模拟为切入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以项目式任务为主要学习目标,以综合实践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绿舟课堂模式”。这一模式在全营地推广和应用,并成为主流。同时,作者还不断学习、优化和创新,研发了大量新的课程,内容涉及国防教育、研学实践、户外体育、自然探索等近五十门课程,为营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
王梓《践行教育家思想:从于漪著作中汲取灵感 深化公共安全实训教育》
“教师应当是改变社会的积极力量” ——于漪老师在《呐喊》中提出。
作者理解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更关乎价值观的塑造。在公共安全教育中,作者特别强调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的演练活动,让学生明白在危机时刻,每个人的行动都对整个团队的安全至关重要。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成效显著。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家长和学校也对我们的教育成果表示认可,学生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韩静《初心不改,不负韶华》
“我干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她值得我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于漪老师
在面对素质教育初期的困境和挑战时,作者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梦想,将于漪老师的话作为自己的精神灯塔。她在教学中一步步成长,从新手教师成长为能够驾驭大课堂的老教师,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应对同事的异样眼光和领导的质疑,最终赢得了认可和成功。这种坚持和努力,正是作者用生命歌唱教育事业的生动体现。
张家浩 《读于漪老师<教育:直面时代的叩问>心得》
“教育是提升人的灵魂的事业,因此,一个有责任心、使命感的好教师,在其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中,一定是在不断追求高尚的教育境界的。”取自《教育:直面时代的叩问》第四章 追求高尚的教育境界。
关于教师我认为持续的学习和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经验应成为常态,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进创新,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时刻走进学生队伍中去收集去听取学生们的反馈,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三观,引导他们学会辨别是非,形成批判性思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王增玉 《体验式培训:于漪教育理念下的逆商培养实践》
“教师应当是改变社会的积极力量” ——于漪老师
在一次体验式培训中,王增玉老师组织了名为“徒手营救”的拓展课程。面对看似不可能的3米高木墙挑战,许多学生表现出胆怯和放弃的念头。然而,通过团队的鼓励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最终克服了恐惧,完成了挑战。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自信。王增玉老师的做法正是于漪老师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即通过体验式学习培训,让学生在挑战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能力和个性。
营地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奋力奔跑、笃学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国、推动上海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