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新学期伊始,负责战伤救护教学及演习的三班经过两周时间的学习讨论在原有战伤救护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对这项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在教学的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在战伤救护课程中引进了“体悟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组织游戏化、身心整体参与使同学们达到认识战伤救护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方法上突出“体”与“悟”。教官引导学生在整个课程中全程的参与进来,身体力行,并重新定义了学生在战伤救护课程中所要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使同学们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如教官假设受伤的部位,再由同学们判断出血的种类,制定包扎的方法及实施搬运的最有效的手段。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课程过程中教官没有讲解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全部由学生来操作完成,这样学生必须要自己考虑如何正确的实施救援,以最快最好的行之有效的进行过程的控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要全力以赴的开动脑筋,让同学们在整个过程中“悟”出自己在此项课程中所需要的东西。
再次,参与教学和演习的教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而走下了“三尺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完成一个教育过程中的“三角形”转变。我们不再是站在三角形的顶点高处,而走到底边和底角,也走到同学们的群体中,主动参与到他们的完成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这样拉近了同学与教官的距离,更改变了你教我学被动教学的“枷锁”。
通过在第一批松江区同学们的试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得到大部分同学及老师的认可。根据对松江区第二批学生参加战伤救护课程学生40人的调查,对此项教学模式表示赞同的占30人占调查人数的75%,有20%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模式尝试还应该更加广泛的推广到其他科目中去,有5%的同学还提出具体意见。三班的同志们都相信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改革,战伤救护课程教学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